张叶青, 陆瑶, 李乐芸. 大数据应用对中国企业市场价值的影响——来自中国上市公司年报文本分析的证据[J]. 经济研究, 2021, 56(12):18.

摘要:推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成为中国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点.本文通过对A股上市公司的年报进行文本分析, 构建了衡量公司层面"大数据"应用程度的指标,探讨了企业大数据应用的发展状况及决定因素,检验了大数据应用对公司市场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规模较大,有形资产比例较低,盈利能力较强,以及所在地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公司更可能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用大数据;第二,大数据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公司的市场价值;第三,主要的影响机制在于大数据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公司的生产效率和研发投入,而相关技术和人才供给的不足可能会阻碍大数据对市场价值的积极影响.本文结论对中国未来大数据相关的政策设计具有参考价值,为推动实体企业生产经营与大数据的高效融合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指导建议.


李晓溪,杨国超,饶品贵.交易所问询函有监管作用吗?——基于并购重组报告书的文本分析[J].经济研究,2019,54(05):181-198.

摘要:在国务院大力强调优化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形势下,2014年以来交易所广泛使用的并购问询函制度能否发挥监管作用,成为并购重组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此,本文研究交易所问询函是否降低并购重组信息不对称进而提升并购绩效。研究结果表明,交易所问询函能够识别并购重组中的潜在风险,表现为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报告书信息披露质量较差的并购重组交易更可能收到问询函。进一步地,被问询样本在收到问询函之后的买卖价差、分析师盈余预测误差以及分析师乐观程度较低。 针对具体作用机制,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比较修订前后的并购重组报告书,发现新修订报告书中标的方历史信息和前瞻信息的内容均更多,且更详细,表明问询函制度通过改善信息披露缓解了并购交易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经济后果方面,本文发现信息披露改善较多的被问询样本重组成功的可能性更大,未来市场业绩也更好。本文研究不仅丰富了问询函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也为问询监管政策缓解并购重组信息不对称提供了理论参考。


张成思, 孙宇辰, 阮睿. 宏观经济感知,货币政策与微观企业投融资行为[J]. 经济研究, 2021, 56(10):17.

摘要:本文基于中国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首次构建了中国微观企业宏观经济感知指数,并通过一个三期理论模型阐释货币政策在不同宏观经济感知情形下如何影响微观企业投融资行为.实证分析表明,当央行实施积极货币政策时,对宏观经济感知更乐观的企业更积极地响应政策刺激,表现为投融资行为增加.进一步将宏观经济感知指数分解为预期指数和回顾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宏观经济感知指数的影响主要由反映企业未来预期的宏观经济预期指数引致,而反映历史信息的宏观经济回顾指数则没有显著影响.区分企业所有制的结果还表明,持有积极宏观经济感知的民营企业仅在积极货币政策状态下增加投资和提高杠杆率,而宏观经济感知对国有企业投融资行为的作用则未受货币政策状态影响.


林建浩, 陈良源, 罗子豪,等. 央行沟通有助于改善宏观经济预测吗?——基于文本数据的高维稀疏建模[J]. 经济研究, 2021,56(03).

摘要: 宏观经济预测是宏观调控精准施策的重要前提,一直以来是方法论研究的前沿议题.随着央行沟通在预期管理中的频繁使用,其传达的信息受到普遍关注,本文致力于利用央行沟通文本进行宏观经济预测.首先生成符合央行沟通表达习惯的专用词典用于构建完整语料库,继而利用栅栏分布式多项回归模型从高维和稀疏的语料库中提取有效信息,得到央行沟通测度.基于152个指标构建基准动态因子模型,进一步引入央行沟通测度作为新的预测因子,结果显示央行沟通测度有助于提升模型样本内拟合效果.考察样本外预测效果,在不包括预测变量历史信息时,央行沟通测度能够使得不同期限的预测精度提高6.80%-16.65%;包含预测变量历史信息时则出现分化,在期限较短时,央行沟通未能提升预测精度,这是因为主要沟通信息与预测变量历史信息重叠;当期限较长时,预测精度有所提升,表明沟通中少量的前瞻性指引具有持续的预测能力.本文研究从预测角度验证了中国央行沟通在预期管理中的作用,并为进一步利用非结构化的文本大数据提升中国宏观经济实时预测能力提供了新思路.


曹廷求, 张光利. 自愿性信息披露与股价崩盘风险:基于电话会议的研究[J]. 经济研究, 2020, 55(11):17.

摘要:电话会议已经成为中国上市企业自愿性信息披露的重要渠道,本文从股价崩盘风险的视角探讨了电话会议的信息披露效果.实证结果表明,电话会议能够显著降低企业股价崩盘风险,在控制反向因果和遗漏变量导致的内生性问题之后,该结论依然成立.电话会议影响股价崩盘风险的程度受到企业异质性和外部信息环境的影响,具体而言,我们发现当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越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被分析师关注程度越高,投资者对企业信息的需求越强时,电话会议对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越强.另外,我们分别从电话会议信息含量,投资者反应周期,高管语言特征,会议主题的视角讨论了电话会议影响股价崩盘风险的机制.本文的研究对于全面认识电话会议在资本市场中的信息披露效果以及如何降低股价崩盘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广而告之